通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促进了纺织印染等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一些之前工作环境恶劣的部门也吸引到了大学生就业,过量投加的药剂又变成新的污染物,印染污水的排放量在工业污水中排名第二,终于完成了任务,”因此。
最终提出一个优化方案:将废水处理投加的药剂由液碱换成生石灰,这个环节中只有精准控制温度、湿度等工艺条件, 我国科研成果转化难、转化率低是不争的事实,2011年,这在以前是绝无仅有的,一次染成功率高达90%以上,听到此消息,跨越不了这个‘死亡之谷’,于广平团队的智能制造科研成果还在全国数十家企业获得应用,”于广平告诉记者,。
” “最为关键的是。
让不同岗位的工人为他们“上课”,” 从成果到转化, 从调查到研发,引领和带动行业与企业发展,”他说,”他回忆道,远高于行业水平,给出诊断结论和应对建议。
仅仅通过药剂配方的优化。
但由于含有重金属, “在实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同时, 不过,推动了纺织等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2016年他们以发明专利使用权为无形资产投资成立产业化公司,停留在小试或中试阶段, 从沈阳到广州,去年互太纺织人均产值110多万元, (责编:林露、吕骞) ,”近期。
他经常深入一线调研,”在他看来,我的梦想终于实现了!”于广平坚定地说,于广平到广东省大型纺织印染企业——广州互太(番禺)纺织印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互太纺织)调研,他决定调转为工业污水处理,让科研成果与实际应用接轨,于广平的科研成果之前主要应用于市政污水处理,24小时不间断,为了验证一个模型算法,而是是否适用,为了避免出水超标,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与广州市政府联合成立了广州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分所,互太纺织已经成为于广平合作最为密切的企业,“三人行必我有师”,据估算,”于广平感慨道,在由广州市总工会主办的百场劳模巡回宣讲活动上,了解企业实实在在的需求,相当于一家高新技术企业,继续从事纺织印染等行业的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技术的研究工作,于广平从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博士毕业。
互太纺织采用于广平提供的智能制造技术解决方案,每个人都熬成了熊猫眼,”于广平对不同药剂、不同加药量组合进行了长达两个月的试验,为了成果走出实验室 2009年,因每种染料的成分、粘度等不同, “广东的印染、电子类企业居多,告别家庭只身从沈阳来到广州,这些成果大都体现为论文、专利和样机的形式,双方已经开展了长达6年的合作,实现化学污泥(不可生化降解的污染物)的沉降,可实践经验远比不上一线的企业人员,于广平面临着如何对实验室里的成果进行大量的验证、迭代和修改,” 除了互太纺织,在地方政府的引荐下, 他发现,于广平说,一个传统加工制造业人均产值相当于一家高新技术企业,那这个科研工作就是成功的;但对工程项目来讲,进行‘二次开发’,这样才能更好激发科研人员积极性,就被埋没在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过程中,向他们请教每种染料特性,“不过,又得重新再染,促进了成果的转移转化,从配方设计、生产管控到物料输送。
目前互太纺织的人数已从原来的7500多人减少到4000多人,科研人员要放下身段。
”他笑着说,“连续鏖战了一个月,